泉州拼团购房59群(90)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227人申请入群

一条海上丝路 万千非遗瑰宝 凝聚匠心艺魂

发布时间: 2017-12-15 12:07:00

来源: 泉州网

分类: 其他楼讯

673次浏览


一条海上丝路,万千非遗瑰宝。10日至14日,来自国内众多省份的百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团队走进泉州,分别在泉州府文庙、鲤城区文化馆、新门街花灯馆、通政巷苏廷玉故居等4个展区内,为民众们献上绮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那些历经悠长岁月涤荡,却又在新时代里活色生香的非遗瑰宝,又一次用它们独特的魅力浸润了人们的心灵……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医巫闾山位于辽宁省西部,横跨锦州、阜新、朝阳三市。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以原始的自然神崇拜、生殖崇拜、植物图腾、动物图腾、祖先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其图纹往往带有原始而神秘的色彩。2006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以其、特异的文化价值脱颖而出,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刮目相看。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蔺心宇告诉记者:“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就像活化石一样,它承载的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人与自然的亲近之心,其造型简洁,纹样古朴,不受功利思想和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浸染和制约,保留住纯粹的原始民俗符号和记忆,真实反映了医巫闾山劳动者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据悉,蔺心宇如今是锦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客座教授,她热爱剪纸,经常深入民间走访老艺人,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普查、挖掘、研究和传承工作。

抚顺煤精雕刻

抚顺煤精作为“辽宁四宝”(岫岩玉、阜新玛瑙、本溪辽砚、抚顺煤精)之一,是辽宁省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煤精雕刻历史悠久,1973年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煤精珠、耳珰形器等煤精工艺品,使人类进行煤精雕刻的历史上溯至7000多年前。据煤精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成信介绍,1906年,从京城迁徙抚顺的木雕艺人赵昆生及其弟弟赵景霖,开办了煤雕作坊,取名“双合兴”。此后,在他们的口传身教下,煤精雕刻技艺在抚顺地区传承下来。100多年来,经过七代传人的传承和创新,煤精雕刻已成为煤都抚顺独有的民间手工技艺。百年来煤精雕刻始终沿用传统手工工艺,雕刻过程全凭艺人的灵感和经验,就地取材、相料取形,不打画稿、成图在胸,其“砍”“铲”“走”“抢”“磨”“抛”“滚”“擀”“剁”“刨”“钻”“搓”等独到技法和工序,更是一绝。

此次来泉的传承人钟成信,其主创作品《一副皮手套》曾获中国玉石雕刻作品玉星奖;另外一位传承人金宇希,其作品《知足常乐》《十八罗汉》,构思巧妙,获业界好评。

南丰傩面具雕刻

江西南丰傩面具雕刻是优秀的民间传统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产生于汉朝,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时期,以古朴深厚、造型生动、手法细腻等特点著称,是优秀的民间雕刻技艺和传统美术精品。据南丰傩面具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宜祥介绍,面具是傩的主要特征之一,面具在驱傩仪式中是神祇的载体,在傩舞表演中则是角色的装扮。南丰傩面具雕刻为南丰跳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2006年5月,南丰傩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丰傩面具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宜祥从事傩面具雕刻已经有将近50年,目前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从小喜欢绘画,20岁时开始学习傩面具雕刻,由于自身的悟性和勤奋,渐渐掌握了傩面具雕刻技艺,成为第14代传人。张宜祥制作傩面具的独特之处,在于制作时善于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面具剽悍、狰狞、和蔼、慈祥等性格的形象塑造,赋予面具生命力。

坭兴陶烧制

坭兴陶,古称越陶,学名紫坭陶,产自广西钦州。坭兴陶艺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饮誉中外。2008年6月,钦州坭兴陶烧制技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坭兴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人帡介绍,坭兴陶的烧制迄今仍保存着“搂、挥、辘、挑、熎、光”这六艺古法。六艺古法之奥妙,体验了陶器烧制技艺的本真性。坭兴陶经高温烧成后,形成所谓“白器红花”或“红器白花”,甚为雅致。更绝妙在于陶器的一种无釉窑变,坯体在原来铁红色的基础上受火焰影响产生古铜、紫红、铁青、金黄、墨绿、天斑、虎纹、天蓝等多种窑变色泽,可谓“火中求宝,难得一件”。

传承人李人帡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陶艺造型、装饰及制作,代表作《高鼓花樽》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陶牛角》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史图例。

华县皮影

陕西华县皮影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明清为鼎盛时期。华县皮影以上等牛皮为原料,利用其坚韧、透明的特性,经泡、刮、磨、画、刻、染、熨、钉等20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其刀法采用独有的“推皮走刀、转皮不动刀”的技法。影人设色简洁明快,大红大绿对比强烈,染色以红、黄、绿、黑色为主。以镂线分色,用固有色平涂分填,借刀线“勾白”,自然调和,使影人色彩简而不单,丽而不艳。

华县皮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汪天喜从艺40余年,擅长皮影设计、雕刻以及雕刻工具的制作和牛皮的炮制等工艺。

工艺毛猴

“毛猴”,又称“金蝉猴”,也叫“半寸猢狲”,是中国独有的民间艺术,起源于北京,迄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因为作品浑身披毛,形态又很像猴,所以被称为毛猴。毛猴作品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写实性地再现了中国的市井文化。据工艺毛猴代表性传承人任金生介绍,制作工艺毛猴的主要材料是“辛夷”(即玉兰花的骨朵)、“蝉蜕”等中药材。毛猴的四肢是用蝉蜕的腿部制作而成的,而身子则用辛夷构造。“制作过程中最难的不是毛猴本身,而是制作场景中的道具:拿的、用的、吃的、玩的,要一应俱全……毛猴的重要特点就是,它能神奇地再现人间百态。”

传承人任金生出生于天津老城,对胡同、老院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自幼酷爱手工艺术品制作,20多年前开始尝试制作民间毛猴艺术品。他创作的每个毛猴作品都似一幅立体漫画,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风格。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称:“精细雅洁,称苏绣。其精细,谓精致细密。精致,是工美的情趣;细密,是思辨的精微。精微,足以穷幽则深;细密,乃以精致臻丽。其雅洁,谓雅致纯净。雅致,是风雅的意趣;纯净,是脱俗的洁净。高雅、儒雅在此融汇,高尚、文明在此凝聚。这是物质的体现,又是精神的蕴涵。”姚惠芬的刺绣作品创作流程包括:选稿及审稿、配色线、选刺绣底料、上绷架、勾画绣稿、刺绣、装裱等多个工序。

传承人姚惠芬,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师从近代“仿真绣”大师沈寿的第三代传人、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牟志红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娴。从艺30多年,精通苏绣的各种刺绣技艺,尤其擅长将苏绣的众多技法完美地应用于人物肖像及中国写意水墨画的创作之中,使其绣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及独创性。

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因其产地在武强而得名,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被誉为农耕社会的“百科全书”。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永乐年间已初具规模,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并且形成了以武强县城南关为画业中心的年画生产、销售集散地。武强木版彩色套印年画有绘稿、刻版、印刷、装裱四道工序。武强年画的传承有两种方式:家庭式传承与师徒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武强年画,武强当地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专门从事年画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承与创新工作。

据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助理刘默介绍,目前,武强县有国家年画传承人1名、省级年画传承人3名,民间从事年画刻版与印刷的艺人100余人。

宁夏民间绘画是劳动者世代相传的艺术形式之一,主要表现宁夏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地域风光、民俗民风、居家生活、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人文特色。“炕围画”是宁夏百姓居家使用在炕头上的一种实用性艺术品。据宁夏民间绘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田坤介绍,北方冬天人们都爱使用热炕头,为了使炕头靠墙的部分卫生、美观,人们大多会在炕体周围画上画,这就是“炕围画”。炕围画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禁绘猛兽猛禽,多采用梅兰竹菊,山水松树,牡丹,汤瓶等元素绘制。色彩以黄、绿、蓝居多,结构上“以万不断(一种花纹)为眉头,眉头下方由圆形、长方形、扇形、菱形等画心子组成”。

传承人田坤是国家民族画院的画家,她长期从事回族民间炕围画、回族题材农民画的创作和研究。

责任编辑: qz-loupan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