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拼团购房209群(159)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235人申请入群

泉州市惠安县八旬老人自制工具 制作渔网梭三十年

发布时间: 2017-10-17 09:20:42

来源: 泉州网

分类: 其他楼讯

286次浏览


  • 人们经常用“岁月如梭”的成语来形容时光飞逝,可是这个“梭”是什么,恐怕很多人就不明了了。在词典中的解释,梭是“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而对于海边的渔人而言,“梭”是用来编织、修补渔网的工具。

    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是有名的渔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渔网梭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89岁的张速金老人,是如今坚持制作渔网梭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他的这一坚持,已有30年之久。 □记者 廖培煌 实习生 傅铭艺 文/图

    30年未歇 制作一二十万根梭

    近日,记者来到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村里的小街巷距离东边的大海不过百来米。张速金老人一辈子与海打交道,打8岁起就上船捕鱼。60岁后,老人上岸,但还是离不开海。在老房子的临巷小作坊里,他做起了木工活,而制梭,几乎成为30年里的唯一内容。

    张速金年近九旬,但身子骨还硬朗,思维敏捷,手脚利索。制梭需要好视力,除了个别时间要制作孔洞小点外,老人不戴眼镜就可以迅速做好一把。

    小作坊10平方米不到,工作位置占据了一大半。墙上挂满了梭,有上百件,长的40多厘米,小的5厘米左右。梭的一端呈U形,另一端比较尖锐,中间镂刻有用来穿网线的孔洞。孔洞根据鱼网的粗细决定,有的渔网很细,孔洞就要相应细一些。

    工作的案桌就固定在窗户前,这里光线好,明亮些。使用了几十年的案桌,桌面上透着明亮,那是岁月打磨出来的光滑。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刀、刨、钻、测量工具等。老人得意地拿出四五个刨具,这些刨具区别于普通木工的大刨,都是“迷你型”的。“以前我也用大刨,后来发现不适应。就琢磨出了这些制梭的专用刨具。”最大的刨具10厘米左右,小的长度三四厘米。跟记者谈起他的自创工具,老人满是自豪。

    “这30年,几乎每天都要做一些梭,不劳动反倒感觉不适应,起码做了一二十万根梭。”跟记者谈话时,老人并没有停手。

    结实耐用 台湾渔民都来订购

    张速金老人每天都要将竹片浸泡在水里,让它们松软些。挑料时,选择要制作的长度,将竹片削成大致的模样,而后削刻两端的形状,继而镂、凿梭眼,最后用砂布慢慢打磨光滑。

    工序不多,看起来也不复杂,但这对于老人而言,可是考验体力、眼力的精细活。半个的工夫,一根精致而又结实的梭制作好了。老人还要测试下,看它耐不耐用。“年轻一点的时候,一天制作几十把;现在,慢慢做,只能做个十来把。”老人说,大梭一根最贵的12元,小的两三元,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不能卖掉,他不是特别在意了。因为,对他来说,30年来,除了一日三餐和休息等日常生活之外,每天坐到案桌前制梭,就是他最满足的时候。

    75岁村民张法水说,以前村子里有不少人会制梭,但是张速金制得精细、结实,一把梭即便经常用,也可以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大家都找到订制。“他说的没错,有不少台湾的渔民托崇武这边的渔民来订购他的梭。”渔民老张说,台湾渔民有时候一次性就买个几百把大小不一的梭。久而久之,张速金的梭在台湾渔船中也颇有“知名度”。

    与梭为伴 做到做不动为止

    时代更迭,现在的渔网从制作到修补,不少是机械完成的。手工编织、修补渔网也越来越少,老人的“生意”也淡了许多。现在,有时一个月都没卖出多少梭。买梭的多数是一些小船的渔民和老主顾,但对于张速金的手艺,大家还是竖起大拇指。儿孙们劝张速金不要这么辛苦,老人笑笑说,他就是喜欢。

    因为市场需求少,会手工制梭和愿意学的人基本没有了,89岁的张速金却还愿意坚持。

    “我这人比较韧,以前捕鱼时,把船上每一个构件搞清楚,捕鱼做到自己干不动;现在制梭也这样,做到我没力气、眼睛看不见为止吧。”老人说,渔民们用他制作的梭,编织、补好渔网,回来时有满满的渔获很开心,他也一样跟着开心。

责任编辑: qz-loupan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